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紫荆花,香港市民喜爱的花。
紫荆花美丽端庄、色香俱佳。它花朵硕大,颜色紫红,花瓣五出,中有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间;花期从十月开始,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一月最为繁盛,一眼望去,连树连枝,灿若云霞。直到二、三月才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又铺下满地彩絮。
香港《紫荆》杂志以紫荆命名,寓意扎根香港,融情与香港各面,以助推两地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为己任。目前,紫荆杂志深为香港各界熟知喜爱,见证了香港平稳回归祖国和回归后香港与祖国共荣共盛的历史进程。

 紫荆杂志发刊词
        编 者


    紫荆,品种繁多,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娇俏妩媚,可谓五彩斑斓,千姿百态。在港岛,无论是芳菲摇曳、蝶舞蜂喧的花田,还是闹市区的街头、庭院,都不难见到它那卓立不群的英姿。紫荆花早已被尊为香港市花,未来特区的区旗、区徽上亦印有它的图案,足见受市民喜爱之深。
    本刊以此命名,并无擅美或附骥之意,而是想表达一个心愿:本刊将立足于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需求,倾力反映市民呼声,维护市民的利益。愿与一切赞同一国两制,坚持爱国、爱港的同胞一道,为过渡期和九七年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克尽刊物的一份绵薄之力,从而使它能像紫荆花一样,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此外,还想尽力充当大陆与香港两地间沟通信息的一道小小桥梁。 当然,人间事象,色彩纷呈,“口之于味,嗜有不同”,花草之于育者如此,刊物之于编者亦然。本刊同仁趣旨所在,不能不宣之于前。
    办刊物的,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理应成为自己至高无上的道德信条。由于才力所限,本刊在组稿、编辑、版面等方面,定有诸多未臻完美之处。但作为一本综合性期刊,力求向读者提供准确真实的报道、客观公正的评论、科学可信的知识、健康有益的娱乐,将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努力方向。在报刊林立、竞争激烈的本港,编造、传播耸人听闻的虚假报道,发表迎合一些读者情绪需要的误导言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终归要遭致读者的唾弃,就像包装华丽的伪劣商品一样。本刊当以此为鉴,也愿广大读者严加监督。大凡新刊物面世,均会给读者一个交代。本刊未能免俗,也说上几句,权作“发刊词”。
 
                                                                                                                                       


关于 《紫荆》杂志


  《紫荆》杂志创刊于1990年,是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以政治、经济、新闻评论为主,集社会、民生、军事、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新闻月刊,以其权威性、知识性在香港众多刊物中独树一帜。
     《紫荆》杂志坚持爱国爱港的立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立足香港社会,深入报道港情民意,密切关注国际涉港动向,权威解读中央对港政策,为香港的政治发展和繁荣稳定、为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特殊的舆论先导作用。--
作为一本严肃的时政政论性刊物,《紫荆》杂志在香港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杂志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发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的海内外读者和网络读者。
 
     《紫荆》杂志创刊之初,敏感的香港舆论界就立刻发现它的背景“不寻常”。在创刊号上,紫荆杂志社记者就访问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文中权威披露的中央对港政策,被海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杂志多篇对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专访和对中英谈判的文章,被香港舆论认为是中央对港政策的“风向标”。
 
      1992年,《紫荆》杂志独家发表邓小平南巡系列图片,刊发“改革开放将成为十四大政治基调”的评论,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香港是一本深奥的大书。”这是香港回归之时,新华社原香港分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第一任主任姜恩柱的感慨。姜恩柱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中方代表、中国驻英大使。姜恩柱的感慨,说明了香港问题的复杂和深奥,《紫荆》杂志始终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解读复杂而且深奥的香港问题。
 
    《紫荆》杂志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内地和香港信息的重要媒介,是内地党政领导人洞察国际形势和香港政经的重要参考。26年来,杂志被中央机关单位,各驻外使、领馆和华人社区,以及各省市政府机构和对外宣传单位定向阅读和广泛传播。

 

 

                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杨勇,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现任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历任社长
 
    黄祖民,祖籍中山石岐长洲,出生于香港,先后于香港、重庆、北京就读,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供职于团中央和新华社,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主编、紫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陈 洪,女,云南玉溪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编审。1968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任新疆日报社记者。1974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宣传干事。1978年至198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人员。1988年至1991年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科技组、综合组干部,宣传组、党建组副组长。1991年至1992年任《紫荆》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1992年至2000年任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总经理。2000年6月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
   周 庆,1948年出生,资深传媒人,法学硕士,《大公报》总编辑、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曾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等职务。周庆:“紫荆杂志是香港广大市民的朋友,是爱国爱港人士的诤友,是民主自由与法制的维护者,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阐述者与记录者。立足香港,关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面向世界,服务全球华人。立足人心回归,把握先机,提供权威见解,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香港《基本法》,鞭挞丑恶,维护和谐,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刘伟忠,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供职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1987年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处长、处长;1995年任中宣部研究室副主任;2001年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2005年—2015年,担任香港紫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紫荆杂志湖北办事处


     1995年,紫荆杂志社经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批准同意在武汉设立湖北代表处。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正式成立湖北代表处,办公地址在武汉市汉口燮昌花园特一号新宇大厦,紫荆杂志社任命高丽君为驻鄂首席代表。
      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向香港同胞客观介绍湖北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成就,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湖北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写刊发《湖北加大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在中崛起中率先崛起》、《武汉:中西部市场的制高点》、《湖北: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北武汉全力建设中国光谷》、《楚文化新篇》等一批报道稿件。其中,1998年,反映湖北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特大洪灾的文章《共筑不倒的长堤》在香港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致力于宣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积极开展两地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香港回归前,先后与与武汉电视台海外中心合作开展共同策划组织《香港回归话紫荆》电视专题宣传活动,时任社长、总编辑陈洪专程来汉并进入演播厅与与主持人共同主持此期特别节目,共话“一国两制”构想意义和香港回归盛世。专题片向海内外各界展示了中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对外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崭新成就,湖北武汉发展新成就。1997年7月和2000年八月,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大型香港图片展——“跨越2000  动感之都”和“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图片展”活动,吸引了湖北省武汉市各界人士和民众前来观展,湖北武汉党政军等各界观众达近千人次,社会反响积极热烈。两场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活动,向湖北武汉民众搭建了一个了解香港、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窗口,增加了内地民众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增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代表处设立以来,在宣传湖北武汉、提升湖北武汉对外的影响力,开展积极深入的宣传报道工作和两地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批准,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记者站;2005年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湖北省委 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批(核)准并联合发文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办事处,高丽君为办事处主任和首席记者。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右三)在武汉东湖宾馆亲切会见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伟忠(左三)一行,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记协主席文成国(右一)陪同,共同畅谈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体制改革话题。
 
          2005年迄今,湖北办事处在紫荆杂志刊发大量湖北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稿件,刊发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崭新成就文章,湖北履行中央使命,构建中部崛起战略取得的创新成就文章:《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挺起中部崛起脊梁——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访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湖北群众工作创新成就专题报道:《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等,武汉市在“复兴大武汉”取得的发展新成就:《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等,向海内外深刻解读和展现湖北新时期发展的思想和行动轨迹,为对外宣传湖北、武汉,提升湖北武汉国际影响力,外宣湖北武汉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促进鄂(汉)港交流与合作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与贡献。
 
 
 紫荆花,香港市民喜爱的花。
紫荆花美丽端庄、色香俱佳。它花朵硕大,颜色紫红,花瓣五出,中有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间;花期从十月开始,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一月最为繁盛,一眼望去,连树连枝,灿若云霞。直到二、三月才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又铺下满地彩絮。
香港《紫荆》杂志以紫荆命名,寓意扎根香港,容情与香港各面,以助推两地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为己任。目前,紫荆杂志深为香港各界熟知喜爱,见证了香港平稳回归祖国和回归后香港与祖国共同荣同盛的历史进程。
                《紫荆》杂志简介
《紫荊》雜誌創刊於一九九○年,是一本以政治、經濟、社會新聞評論為主,集文化、科學、軍事和曆史等多方面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新聞月刊;《紫荊》雜誌以權威性見長,通過採訪中央政府高官和約請專家撰文,權威解讀中央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及政策方針;及時、準確、客觀的報導港澳臺政經態勢、內地實況、社會變遷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成果,分析研究“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矚目台海局勢,探討如何解決台海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紫荊》權威的特稿、專訪、文章和珍貴的照片尤受各界關注,一九九二年三月獨家發表鄧小平南巡系列圖片,刊發“改革開放將成為十四大政治基調”的評論,振聾發聵,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紫荊》雜誌立足香港,並在內地北京、武漢、廣州、深圳、東莞、福州、西安、成都、雲南、江西、江蘇等地設立了辦事處或聯絡站;《紫荊》雜誌提供準確真實的專題、通訊報導及客觀公正的評論,備受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讀者關注;《紫荊》雜誌每月一日在香港出版,全部彩色印刷。除在香港、澳門各大書店、報點有售以外,現已向中國內地及世界上16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擁有海內外讀者100  

紫荆花,香港市民喜爱的花。
紫荆花美丽端庄、色香俱佳。它花朵硕大,颜色紫红,花瓣五出,中有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间;花期从十月开始,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一月最为繁盛,一眼望去,连树连枝,灿若云霞。直到二、三月才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又铺下满地彩絮。
香港《紫荆》杂志以紫荆命名,寓意扎根香港,容情与香港各面,以助推两地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为己任。目前,紫荆杂志深为香港各界熟知喜爱,见证了香港平稳回归祖国和回归后香港与祖国共同荣同盛的历史进程。

《紫荆》杂志简介
《紫荊》雜誌創刊於一九九○年,是一本以政治、經濟、社會新聞評論為主,集文化、科學、軍事和曆史等多方面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新聞月刊;《紫荊》雜誌以權威性見長,通過採訪中央政府高官和約請專家撰文,權威解讀中央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及政策方針;及時、準確、客觀的報導港澳臺政經態勢、內地實況、社會變遷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成果,分析研究“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矚目台海局勢,探討如何解決台海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紫荊》權威的特稿、專訪、文章和珍貴的照片尤受各界關注,一九九二年三月獨家發表鄧小平南巡系列圖片,刊發“改革開放將成為十四大政治基調”的評論,振聾發聵,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紫荊》雜誌立足香港,並在內地北京、武漢、廣州、深圳、東莞、福州、西安、成都、雲南、江西、江蘇等地設立了辦事處或聯絡站;《紫荊》雜誌提供準確真實的專題、通訊報導及客觀公正的評論,備受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讀者關注;《紫荊》雜誌每月一日在香港出版,全部彩色印刷。除在香港、澳門各大書店、報點有售以外,現已向中國內地及世界上16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擁有海內外讀者100余萬。
 
紫荆杂志湖北办事处简介
1995年,紫荆杂志在武汉设立湖北代表处。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在鄂设立代表处,办公地址在武汉市汉口燮昌花园特一号新宇大厦,紫荆杂志社任命高丽君为代表处首席代表。
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向香港同胞客观介绍湖北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成就,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湖北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写刊发《湖北加大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在中崛起中率先崛起》、《武汉:中西部市场的制高点》、《湖北: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北武汉全力建设中国光谷》、《楚文化新篇》等一批报道稿件。其中,反映湖北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特大洪灾的报道《共筑不倒的长堤》等篇章在香港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宣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与武汉电视台合作制作《香港回归话紫荆》电视专题片,向海内外各界宣传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意义和中国发展成就;2000年,代表处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大型香港摄影展——“跨越2000  动感之都”,前来观展的湖北武汉党政军教育各界人士近万人次,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向湖北武汉民众搭建了一个了解香港、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平台,增强了两地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代表处设立以来,在宣传湖北、提升湖北海外影响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批准,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湖北代表处更名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记者站;2005年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批(核)准并联合发文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办事处,高丽君为办事处主任和首席代表。
2005年迄今,湖北办事处在紫荆杂志刊发大量湖北发展新成就,湖北执政集体执政理念和湖北构建战略支点取得的创新成就,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新成就的报道文章,如:《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挺起中部崛起脊梁——方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访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成效显著》、《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等,为对外宣传湖北,提升湖北国际影响力,促进鄂港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努力与贡献。
 
 
   

紫荆花,香港市民喜爱的花。
紫荆花美丽端庄、色香俱佳。它花朵硕大,颜色紫红,花瓣五出,中有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间;花期从十月开始,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一月最为繁盛,一眼望去,连树连枝,灿若云霞。直到二、三月才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又铺下满地彩絮。
香港《紫荆》杂志以紫荆命名,寓意扎根香港,容情与香港各面,以助推两地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为己任。目前,紫荆杂志深为香港各界熟知喜爱,见证了香港平稳回归祖国和回归后香港与祖国共同荣同盛的历史进程。

《紫荆》杂志简介
《紫荊》雜誌創刊於一九九○年,是一本以政治、經濟、社會新聞評論為主,集文化、科學、軍事和曆史等多方面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新聞月刊;《紫荊》雜誌以權威性見長,通過採訪中央政府高官和約請專家撰文,權威解讀中央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及政策方針;及時、準確、客觀的報導港澳臺政經態勢、內地實況、社會變遷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成果,分析研究“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矚目台海局勢,探討如何解決台海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紫荊》權威的特稿、專訪、文章和珍貴的照片尤受各界關注,一九九二年三月獨家發表鄧小平南巡系列圖片,刊發“改革開放將成為十四大政治基調”的評論,振聾發聵,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紫荊》雜誌立足香港,並在內地北京、武漢、廣州、深圳、東莞、福州、西安、成都、雲南、江西、江蘇等地設立了辦事處或聯絡站;《紫荊》雜誌提供準確真實的專題、通訊報導及客觀公正的評論,備受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讀者關注;《紫荊》雜誌每月一日在香港出版,全部彩色印刷。除在香港、澳門各大書店、報點有售以外,現已向中國內地及世界上16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擁有海內外讀者100余萬。
 
紫荆杂志湖北办事处简介
1995年,紫荆杂志在武汉设立湖北代表处。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在鄂设立代表处,办公地址在武汉市汉口燮昌花园特一号新宇大厦,紫荆杂志社任命高丽君为代表处首席代表。
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向香港同胞客观介绍湖北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成就,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湖北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写刊发《湖北加大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在中崛起中率先崛起》、《武汉:中西部市场的制高点》、《湖北: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北武汉全力建设中国光谷》、《楚文化新篇》等一批报道稿件。其中,反映湖北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特大洪灾的报道《共筑不倒的长堤》等篇章在香港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宣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与武汉电视台合作制作《香港回归话紫荆》电视专题片,向海内外各界宣传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意义和中国发展成就;2000年,代表处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大型香港摄影展——“跨越2000  动感之都”,前来观展的湖北武汉党政军教育各界人士近万人次,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向湖北武汉民众搭建了一个了解香港、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平台,增强了两地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代表处设立以来,在宣传湖北、提升湖北海外影响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批准,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湖北代表处更名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记者站;2005年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批(核)准并联合发文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办事处,高丽君为办事处主任和首席代表。
2005年迄今,湖北办事处在紫荆杂志刊发大量湖北发展新成就,湖北执政集体执政理念和湖北构建战略支点取得的创新成就,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新成就的报道文章,如:《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挺起中部崛起脊梁——方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访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成效显著》、《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等,为对外宣传湖北,提升湖北国际影响力,促进鄂港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努力与贡献。
 
 
   

紫荆花,香港市民喜爱的花。
紫荆花美丽端庄、色香俱佳。它花朵硕大,颜色紫红,花瓣五出,中有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间;花期从十月开始,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一月最为繁盛,一眼望去,连树连枝,灿若云霞。直到二、三月才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又铺下满地彩絮。
香港《紫荆》杂志以紫荆命名,寓意扎根香港,容情与香港各面,以助推两地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为己任。目前,紫荆杂志深为香港各界熟知喜爱,见证了香港平稳回归祖国和回归后香港与祖国共同荣同盛的历史进程。

《紫荆》杂志简介
《紫荊》雜誌創刊於一九九○年,是一本以政治、經濟、社會新聞評論為主,集文化、科學、軍事和曆史等多方面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新聞月刊;《紫荊》雜誌以權威性見長,通過採訪中央政府高官和約請專家撰文,權威解讀中央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原則立場及政策方針;及時、準確、客觀的報導港澳臺政經態勢、內地實況、社會變遷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成果,分析研究“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矚目台海局勢,探討如何解決台海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大業;《紫荊》權威的特稿、專訪、文章和珍貴的照片尤受各界關注,一九九二年三月獨家發表鄧小平南巡系列圖片,刊發“改革開放將成為十四大政治基調”的評論,振聾發聵,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紫荊》雜誌立足香港,並在內地北京、武漢、廣州、深圳、東莞、福州、西安、成都、雲南、江西、江蘇等地設立了辦事處或聯絡站;《紫荊》雜誌提供準確真實的專題、通訊報導及客觀公正的評論,備受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讀者關注;《紫荊》雜誌每月一日在香港出版,全部彩色印刷。除在香港、澳門各大書店、報點有售以外,現已向中國內地及世界上16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擁有海內外讀者100余萬。
 
紫荆杂志湖北办事处简介
1995年,紫荆杂志在武汉设立湖北代表处。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在鄂设立代表处,办公地址在武汉市汉口燮昌花园特一号新宇大厦,紫荆杂志社任命高丽君为代表处首席代表。
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向香港同胞客观介绍湖北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成就,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湖北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写刊发《湖北加大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在中崛起中率先崛起》、《武汉:中西部市场的制高点》、《湖北: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北武汉全力建设中国光谷》、《楚文化新篇》等一批报道稿件。其中,反映湖北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特大洪灾的报道《共筑不倒的长堤》等篇章在香港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湖北代表处致力于宣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与武汉电视台合作制作《香港回归话紫荆》电视专题片,向海内外各界宣传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意义和中国发展成就;2000年,代表处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大型香港摄影展——“跨越2000  动感之都”,前来观展的湖北武汉党政军教育各界人士近万人次,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向湖北武汉民众搭建了一个了解香港、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平台,增强了两地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代表处设立以来,在宣传湖北、提升湖北海外影响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批准,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湖北代表处更名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记者站;2005年经国家出版总署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批(核)准并联合发文成立紫荆杂志社湖北办事处,高丽君为办事处主任和首席代表。
2005年迄今,湖北办事处在紫荆杂志刊发大量湖北发展新成就,湖北执政集体执政理念和湖北构建战略支点取得的创新成就,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新成就的报道文章,如:《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挺起中部崛起脊梁——方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访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湖北开展“三万“活动情暖千家万户》、《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成效显著》、《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等,为对外宣传湖北,提升湖北国际影响力,促进鄂港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努力与贡献。
 
 
 
   
 1997年与2007年先后 与湖北省、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香港回归和香港回归十周年图片展  湖北武汉市有关领导,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宣文部领导专门和专程图片展出席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