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等送花圈悼念
2016-06-25 19:34:56      来源:观察者网       分享:

6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这位中国资深的外交官于6天前在武汉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享年77岁。

24日上午9时许,挂着“沉痛悼念吴建民同志”黑底白字横幅的大礼堂门口,前来告别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其中有头发已经花白的中国外交界前辈、吴建民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千里迢迢从海外赶来的朋友……

灵堂两侧摆放着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赠送的花圈。

6月24日,吴建民夫人施燕华(中)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向吴建民遗体告别。

图为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现场摆放着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国家领导人送去的花圈。(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卞正锋 摄)

傅莹、刘建超、赵启正、唐闻生送别吴建民

北京晨报报道:“他曾经是那么活力四射,精力充沛,如今让人惋惜。”昨日上午9点,前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公墓大礼堂举行。夫人施燕华、女儿吴捷及其亲属来到八宝山向吴建民做最后道别。吴大使生前的好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前往追悼会追思,很多人潸然泪下。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刘建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等现身送别。

6月18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吴建民在武汉因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享年77岁。

“能给周总理当翻译不简单”

昨日上午9点,自发前来悼念的市民已在礼堂前排起长队,所有人胸前佩戴着白花,有人手捧鲜花。

年过八旬的赵惠民和刘立德是吴建民在北外的同学和师哥,后同在外交部工作。刘立德说,吴建民一直很优秀,能给周总理当翻译不简单。“为总理做翻译,是外交部翻译室每个人奋斗的目标。只有非常少的几个人能实现。”刘立德说,吴建民法语、英语都会,也会一些西班牙语。

“他总是牵着老伴的手走过石子路”

曾为周恩来、毛泽东担任翻译的唐闻生,是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之女,曾和吴建民同一时期进入外交部工作。昨日她同很多外交部翻译室的同事来到追悼会,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那么早还要赶着去武汉大学,是因为他还要赶回北京开会,马不停蹄地工作。”唐闻生认为,这体现了那一代人对祖国、对工作的热忱和责任感。“他已经退休了,没有人要求他做那么多,可他出于对外交工作的热爱,也愿意和年轻人交流,喜欢到大学演讲”。

唐闻生说,吴建民夫人施燕华也是老翻译工作者,两人相濡以沫。“夫人身体不太好,但晚上俩人都要一起出来走一走。吴建民走在前,夫人走在后,回家有一段石子路,他总是牵着老伴的手,两人非常恩爱”。

“他上课从来不会照本宣科”

计宏亮是吴建民在外交学院的2006级学生。他和十几位同学一起自发为吴老送来了花圈。“吴老师到了外交学院角色转变很快,立刻就从外交家变成了教育工作者。他平易近人,从来不说官话,说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

计宏亮说,吴老为人坦荡磊落,学生请他的活动他都会去,从来没有架子。近70岁了还在带学生,在学校搞了很多活动,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吴老在学校教“对外交流学”这门课,“他上课从来不会照本宣科,会结合亲身案例和个人感受讲课。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大家都说他是我们的精神导师。”计宏亮说,吴老的课有必修有选修,没有选上他课的同学也都会去听他的课,哪怕是站着听。

“在法国讲话从不看稿子”

2002年是吴建民担任驻法大使的最后一年,应群华那一年成为吴建民的秘书。“他是工作狂,外事活动从早到晚都有,告诉我说只要能赶得过来尽管安排。一天有八九场活动。”应群华说,吴大使晚上回来得再晚,即使是下着雨或雪,每天散步的任务都要完成,早晨6点多照样起床,打太极、练习倒立。周末游泳2000米,雷打不动。吴大使常说,“中国人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朱立英曾在2011至2013年担任吴建民的政治秘书。“他特别善于和法国人沟通。东方人和西方人文化差异很大,他能用法国人听得懂的词和法国人沟通。”朱立英说,吴大使回答任何提问,讲话不看稿子,而是看听众的眼睛,做心与心的对话。“听说他去世的消息,我们都特别意外和震惊。作为同事和朋友,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朱立英说。

图为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右一)北京参加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卞正锋 摄)

翻页请看吴建民大使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