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湖北要闻/紫荆独家 > 正文

图文:看武汉“车都”如何转型发展
2016-12-06 15:56:28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

4年后,汽车产业占比或由77.9%降至55%以下
图文:看武汉“车都”如何转型发展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汉经开区某制造企业通过机器人进行焊接。
  图为东风本田工厂生产有序,汽车产业仍是武汉经开区的支柱产业。
  图为11月3日,浪潮集团华中总部落户武汉,将开展大数据创新研发等业务。
  图为美的空调在武汉经开区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

  文/记者 杨然图/视界网 许志勇

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打造华中首家私募工场……近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连出“大招”,将触角伸向多个领域。
尝试多元化布局,源于该区对产业结构“偏科”的担忧。
被称为“车都”的武汉经开区,多年来汽车产业“一支独大”。仅今年上半年,全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69.2 亿元,占比达77.9%。经济冷暖系于汽车产业一身。
11月17日,武汉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武汉经开区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20年,汽车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降至55%以下。

  增速骤降
  “车都”面临发展瓶颈

作为武汉乃至全省的工业重地,武汉经开区工业产值在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后,今年感受到些许凉意。
上半年,该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3.3 亿元,同比增长4.3%。而过去5年间,这一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13.8%。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企业遭遇的困境。上半年,除东风本田产销上涨外,神龙、美的、格力等重点企业产值均有大幅下滑。
其中,前6个月,神龙公司累计生产汽车29.02万辆,实现产值259.3亿元,分别下滑14.8%和15.9%。
神龙汽车公司产销不佳,与之相关联的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也叫苦不迭。该区产值过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0余家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过去10年,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支撑武汉经开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车企面临困境,容易陷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武汉经开区相关人士透露,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投资意愿下降,一批重大项目暂时不能落地,导致短期内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殷鉴不远
  谨防底特律之困

当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难以抵挡市场变幻的风险。底特律之困,殷鉴不远。
底特律曾是美国第5大城市,也是通用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地8成以上经济依赖汽车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美国3大汽车厂商遭受重创,销量大幅下跌,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申请破产保护,福特为度过危机也大幅裁员。2013年底,底特律宣告破产。
2014年12月11日,底特律宣布脱离破产,城市财政由联邦政府重新转交回底特律市政府,但已很难回到昔日荣光。在产业布局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地车企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逐渐被日本和欧洲同行瓜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孙杰认为,底特律的一大顽疾在于产业结构单一。随着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和生产基地迁移,底特律最终走向衰败,“虽然美国整体经济的复苏为工业化带来了生机,底特律的汽车生产也在恢复中,但谈不上转型成功。”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武汉经开区已意识到产业单一存在隐患,并着手布局电子电器、食品饮料等产业,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汽车产业,传统的电子电器和食品饮料企业体量有限,难以带动工业产值数千亿级的大船。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汽车产销量或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未来十年,将是武汉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调整结构
  频频引进新项目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武汉经开区的当务之急。
8月,该区一次性签下270亿元投资项目“大单”,涵盖通用航空、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通用航空聚集示范区项目总投资高达110亿元,涉及通航运营与服务、航空文化与旅游、航空商业与休闲三个板块,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个项目一定能建成国内的示范项目。”项目投资方、中航通飞副总经理边涛信心十足。
南太子湖创新谷入选武汉市首批“创谷”试点。目前,大唐-西门子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和南太子湖私募工场已经入驻,捷福机器人、法雷奥技术中心、康明斯研发中心、村田电源、金山云手游孵化器等一大批项目也已完成签约。
武汉经开区“求贤若渴”,但并未放低门槛。
该区经信局副局长张于威介绍,引进的新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经开区内纯生产类、低附加值的制造企业比重将越来越少。
该区“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张于威说,现有支柱产业指汽车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巩固现有支柱产业是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方向,探索未来产业是趋势,构建迭代产业体系,才有利于经开区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园区
  打造多元产业格局

培育新兴产业需要沃土,武汉经开区在大区里再建“小区”。目前,已规划建设8大产业园区,依托园区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产业多元化。
据介绍,8大产业园区分别为先进制造产业区、商务城、智慧生态城、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出口加工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港口物流区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43.41平方公里。各园区设立园区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为企业提供服务。
以智慧生态城为例,该园区规划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及设备、车联网、新材料、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11月初,工信部与省政府签署部省合作协议,批准武汉市成为国内首批、中部唯一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城市,示范区选址就在智慧生态城。
据介绍,该试点示范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停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等应用。示范区建设分三步走,先在2平方公里内建设封闭试验场,测试智能网联汽车的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再将示范范围扩大至15平方公里,模拟无人驾驶;最后扩大至90平方公里全区域,覆盖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各类路况。5年后,在智慧生态城内,市民有望体验乘坐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
张于威认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需要通信、电子、互联网、汽车等产业深度交叉融合,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
智慧生态城发展正逢良机,其它7大园区也各具特色——
先进制造产业区,聚集东风技术中心二期、金发华中新材料、海尔工业园等项目,助推制造业提档升级;
商务城,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功能总部;
出口加工区,搭建以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为主体的四大平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
长期关注武汉经开区发展的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赵霞表示,按产业类型划分园区,有利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按照规划,8大产业园区将建成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域,带动“车都”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助力武汉打造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链接
  培育新动能 不忘老本行

三条良策巩固汽车优势地位
新项目引入后,需要不断地投入、建设,才能发展壮大。在此期间,汽车产业依然是武汉经开区“立身之本”。
截至2015年底,武汉经开区整车产能达199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业不仅是武汉经开区的经济命脉,也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审议通过《武汉经开区“十三五”规划》时,该市领导明确要求,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继续抓好汽车产业发展。《武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列出了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的“问题清单”,包括高端整车生产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企业缺乏、汽车产业科技水平亟需突破等。该区上半年统计快报数据也显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约为1:0.43,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1:0.7和国际平均水平1:1.7。这意味着,整车厂所需零部件大多要从区域外长途配送,整车生产成本较高。
摸清症结,武汉经开区为这条经济命脉开出药方:
其一,整零协调促发展,通过提高现有整车企业的产能、引进多家新的整车企业,提升开发区的整车产能和产量。同时,引进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和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集群;
其二,全产业链促升级,构建完备的汽车工业服务体系、汽车消费服务体系和汽车创意产业集群;
其三,技术融合促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引导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建立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机构,提升汽车制造技术水平。
按照规划,至2020年,武汉经开区整车产能将达到260万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其中,整车产值达2200亿元,零部件工业产值达1800亿元,汽车整车产值与零部件产值比例达到1:0.8;汽车服务营业收入力争达300亿元,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1.5%。

  他山之石
  德国汽车城的升级路径

沃尔夫斯堡是德国北部城市,位于下萨克森州,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城。该市规模最大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8年,是欧洲最大车企,也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
为鼓励研发,当地建立了应用研究协会“合同科研”机制,近2万研发人员以“合同科研”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科研服务,构建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每年可为3000多客户完成10000余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研发经费达16.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