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传媒 > 正文

文化众筹的冷与热
2015-06-23 18:06: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

文化众筹,在“互联网+”的时代,以其和文化产业天然亲近的特性及符合互联网营销的透明、互动等特点,其模式和威力已然被文化业界所共知。文化众筹,也已经成为文化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那么,文化众筹的生态究竟如何?究竟是否已大行其道?哪些行业及项目适合在众筹模式下发展呢?

距离普惠金融还遥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众筹类网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其平台上的众筹生态。他表示,以目前状态来看,不需要任何利润回报的奖励类、荣誉类众筹反而表现出色,而面对涉及巨额资金投入的股权类众筹,民间的反应较为冷清或者说理智一些。“从原因分析,荣誉类众筹之所以成功率高,因为它凝聚的都是该项目或该行业的‘发烧友’,这些基于实现同一理想的众筹标的,很容易掀起‘粉丝’的热情。而股权众筹,目前表现其实更倾向于熟人圈或专业投资人的领域内,其实功能类似于民间的私募。总体上看,离大众广泛参与的普惠金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该人士表示,他们平台上线的项目中,项目或文化公司的股权众筹流标(在指定期限内未完成募资进度)数量不少。

该人士指出,他也曾关注过国内众多众筹网站的文化项目,以最受欢迎和瞩目的电影众筹为例,电影众筹上线最多的融资项目是应用于微电影和纪录片的拍摄。此类型影片资金需求量低,容易获得关注,但近年来电影项目上线越来越多,民间的投资热情也有所冷却,一些完全没有根基、不为人所知的项目上线难以完成融资目标。而自2013年起,以《快乐男声》这部大额募资且融资成功的主题电影起,也开始有大制作影片参与到众筹中,其实对他们来说,其中的营销宣传的意味大于实际筹集资金。“文化众筹也存在较普遍的‘赢家公式’,完全没有根基的融不到资,而知名的,他们要的其实不是民间的钱。”该人士表示。

精准定位仍有威力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动漫产业在国内正处于上升通道,而动漫和众筹结合的发展是较为合适的。2012年是国内众筹融资发展的元年,2013年则可说是众筹开始显现威力的一年,也是很多文化众筹的分界点。2013年上线的《十万个冷笑话》和《大鱼·海棠》成功募资,在同年度催生了一大批动漫众筹。

音乐众筹也曾被众多评论人士认为是亟须转型的音乐产业的良好方向之一。从相关咨询机构的数据看,近两年来,无论是音乐众筹的总项目个数、成功项目个数还是总筹资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但总体的项目成功率却略有下滑。相关人士认为,总体成功率下滑主要缘于上线项目过多、泥沙俱下,让支持者也眼花缭乱。但总体金额迅速增长这是最重要的利好标志,一方面证明了专业投资力量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显示那些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开始习惯通过众筹来支持创作者。

冷门众筹待开拓

新闻众筹在国外已有7年发展历史,但在国内才刚开始萌芽,目前其发展规模和接受度尚无法和上述众筹门类相比。新闻众筹作为实验性的新闻尝试,通过互联网和“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探索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内容,这本质上是一场新闻革命。在这种模式下,记者与资助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紧密联系,记者必须通过众筹网络平台来推销自己的报道计划,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向报社或杂志社、电视台报一个选题,然后写完了事——这相当于记者直面整个媒介市场,让自己的报道计划首先接受市场和受众的考验。同时,在实践中,由于新闻众筹中自媒体人的加入,降低了新闻门槛。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非遗产业,使得非遗的投资市场异常火爆,市场行情因此见涨。但事实上,虽然市场前景十足,对于“初出茅庐”的非遗作品,如何很好地走向市场,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前,有专家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众筹吸纳草根投资者。

在非遗众筹的生态上,记者经调查发现,目前直接以类似于“定制”“预售”的模式上线的非遗文化手工艺品,由于通常定价较为高昂,民间的反应较为冷淡。而一些非遗博物馆或者非遗展览馆的展会希望借助众筹的方式达到宣传和预售门票、后期衍生产品的可能,由于受到博物馆免费开放等综合原因影响,也远未符合其预期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