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漫话香江 > 正文

香港當鋪何以經久不衰:“押”字招牌后有乾坤
2015-06-02 20:25:26      来源:紫荆杂志 于彦北       分享:

誰都想不到,當鋪,這個古老行業,居然能在香港這個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裡生存至今,從香港開埠一百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愈開愈多。那高大、神秘的“押”字木牌后面,究竟有多少內裡乾坤,又深藏多少典當春秋呢?

  250多間當鋪遍布港九

  街角一座獨立而突兀的舊式低層粵式樓房,樓下門外高懸一幅蝙蝠型紅底白字鑲金邊的“押”字大招牌,門內一塊齊人高寫有“××大押”的木版屏風,將過路人好奇的視線擋在了典當交易現場外面。穿過屏風,后面則是一排高大而森嚴、帶窗框的大櫃台。櫃台裡站著幾個上了年紀、著唐裝、板著冷漠面孔的典押員。放眼望去,滿屋籠罩著陳舊、刻板、清冷的氣氛。這就是“絕對保護隱私”、“非典莫進”、百年不變的香港當鋪。

  香港究竟有多少當鋪,新舊當鋪又有何不同呢?座落在銅鑼灣駱克道的港九押業商會,年逾古稀的老書記謝先生對記者說,香港的典當業差不多從一開埠就有了,第一間合法當鋪在一九二六年設在西環水街附近,因為港英政府於一九二六年才開始頒布典當法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軍佔領香港,香港的典當業受到沖擊,許多當鋪關門歇業﹔直到一九四五年香港光復后,因當時"通貨奇缺",港府為周轉金融,乃催促典當行業復興,在當時港府的支持下,一九四七年港九押業商會正式成立。謝老先生透露,商會成立初時,全港隻有11個會員,到了五、六十年代,會員增加到90多個,一九九四年增加到138個,現在已有161多個,如果加上非會員當鋪,全港應該有250多個當鋪。

  香港入會當鋪主要分布在港島九龍,其中港島42間,九龍91間,而新界28間。港島的當鋪多開在灣仔、銅鑼灣一帶,九龍則集中在旺角、油麻地,新界多在荃灣、屯門等地。如按街道計,九龍上海街的當鋪最多,有10間。若論生意旺淡,則非中環莫屬。原因是中環一帶的珠寶、金飾商多,大宗抵押貨款額高。

  典當須出示香港身份証或護照

  為了防止當鋪成為賊人推銷臟物之所,香港法律規定,當鋪在接受當物時,當主必須出示本人身份証,經嚴格核對、登記后,才可接受當品,然后將當物編號入櫃並將資料輸入計算機。如當鋪發現有可疑物品,便會立即通知警方,警方也經常與當鋪聯絡,並將一些賊人可能拿到當鋪當賣的臟物通知當鋪,以示警惕及獲取破案線索。

  香港的當鋪當期一般為4個月,如到期當主仍無錢贖回可以續期,續期期間當主需向當鋪交納15%的利息,比如你當的物品值1,000元,到贖回時就要交付每個月150元的利息,三個月共450元,由此可見當鋪還是有利可圖的行業。如果到了4個月續期怎麼辦?本來以前規定最長不可以超過9個月,后來因為經濟不景,業內改為可以繼續續期4個月,直到當主贖回為止,但每次續期不得超過4個月,一般當客的當期都不會超過8個月,一旦超過也不會來贖了,因為加上利息當物已經不值錢了,到時不但贖不回錢,倒給當鋪錢都不一定,所以也就“流當”算數。如過了9個月當主仍沒有贖回,當鋪便有權自行處理當品,此時的當物就叫“流當貨”。當鋪處理“流當貨”的辦法通常是折價出售,難怪一些當鋪內有熟人的人可以用平易一半的價錢買到一隻上好的勞力士手表呢。但當鋪為了省事,一般都將"流當貨"直接賣到舊物及古董品商店。

  法律還規定,不論當物原價有多貴,當鋪出價不可超過5萬元,所以即便一隻幾十萬元的鑽石勞力士表,一旦流落到當鋪便成了“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最多也隻值5萬元身價。

  外地人包括內地人以游客身份來香港,可不可以典當物品呢?謝先生表示,因為政府規定,任何當主進入當鋪當物,必須出示香港身份証,所以,以游客身份來港的外地人士,暫時不可以在港典當物品,但有個例外,那就是執PASSPORT(護照)的來港人士可以進當鋪典當物品。

  問到典當業從業人數,謝先生表示,准確人數很難講,香港的當鋪一般小規模的有三、五人,大當鋪有十幾人,總人數應在1,300人左右。至於業內人士收入情況,因為大多為年紀大的人士,拖家帶口,月入沒有上萬元是很難養活一家的。

  有錢人家也幫襯當鋪

  謝先生在談到新老當鋪時說,舊式當鋪都是建在商業旺區中兩條街道的一角,大多為三、四層高的舊粵式獨立唐樓。為什麼需要幾層樓做當鋪呢?這是因為過去許多當物都是舊衣服、舊棉被、舊毛毯等大件物品,數量多需要大的空間擺放,所以需要幾層高。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很少有當衣服與棉被的現象,隻需設置一個大保險箱放貴重物品就夠了。新式當鋪無需太多空間,所以大多同普通商鋪一樣設在一座大廈的底層。而新舊當鋪最大的不同之處,恐怕就是舊當鋪算帳使用的是算盤,新當鋪使用的是計算機,舊當鋪記帳使用的是帳本,新當鋪使用的是計算機。

  當鋪在商業社會裡究竟扮演一個什麼角色,當鋪,其實是一種古老而原始的貸款行業,與銀行不同的是,銀行是以物業與信譽擔保,而當鋪則是以小型實物為抵押,但目的都是抵押借錢。當鋪有個原則就是“救急不救窮”,對於欲解燃眉之急的顧客來說,她起著一定的應急調節作用。所以,香港或其它地區的當鋪百年不衰,且愈開愈多。尤其是經濟相對差時,比如香港在二次大戰時,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尾七十年代初,以及九七金融風暴時期,恰恰都是典當業的發展期。

  有人會問,香港經濟這麼發達,香港人又這麼富裕,誰還會出入當鋪呢。常言道“世界無絕對”,再窮的地方也有富人,再富的地方也有窮人。香港一個人月入5、6千元養一家三口人的大有人在,這樣的家庭平時還可以勉強支撐,但一遇天災人禍,生離死別的急事,便捉襟見肘,有的甚至一時連幾百元的醫藥費都立時拿不出來,加上香港又無借錢的習慣,無奈下隻有臨時當一些首飾等物品應急。

  進當鋪的除了窮人外,還有一些是一時手頭拮據的富家子弟尤其是嗜賭人士。這類人大多為年輕人,由於欠下賭債或其它急需用錢的原因,便摘下身上的金飾與名表進了當鋪,否則,當鋪也就沒有這麼多"勞力士"名表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金錢與享受主義膨脹,近年光顧當鋪的人亦趨於年輕化,竟然有十幾歲的小學生。在灣仔一間當鋪就發生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天,櫃台上突然“咚”的一聲,呈上一包東西,典當員打開一看,是一個精致的音樂盒,但卻看不到當貨的人,典當員探出頭一看,才發現一個穿學生服的小學生,當典當員向他要身份証,並告訴他不滿18歲不可以當物時,那個小朋友便要回音樂盒跑了。

  外藉家佣成當鋪新顧客

  香港當鋪近年來又多了一個新面孔,就是外藉家佣,俗稱“菲佣”、“泰佣”、“馬來佣”等外地家庭佣工。據統計,這部分人佔整體當客的25%。其中泰佣佔65%,菲佣佔15%,印尼佣佔5%,其它佔15%。

  阿華,這位來自泰國清邁一個古朴、貧窮小鎮的少婦,一九九五年已經來到香港做家庭佣工,當她第一次拿到幾千元人工時,驚喜不已,因為她一個月從來沒有掙到過這麼多錢。但好景不長,翌年,她服侍的老翁病逝,她也被解聘回到了泰國。一年后。一個香港與她有染的男子因念舊情設法將她又弄到了香港。名為家佣,實為發廊洗頭妹。幾年下來,她丈夫用她寄回的十幾萬元港弊在家鄉蓋起了一座三層樓房,成了本村的小富戶。但這個富戶主人卻不知道他在香港打工的妻子不但有同居男友,還經常進當鋪呢。

  進當鋪有什麼奇怪?因為我每個月都按時將人工寄回了家,自己很少留零用錢。但有時家裡來電話,說孩子病了住醫院,或孩子轉學要學費等急著用錢,自己手頭又沒有那麼多,就隻好將首飾等物品拿到當鋪,等有了錢再贖回來。"阿華說起進當鋪似乎很輕鬆,並不感到有什麼特別。

  “泰妹進當鋪的多嗎?”,記者問。

  “不知道,但我認識的幾個同鄉都進過。”,阿華操著流利的廣東話回答,不了解她身世的人真還看不出她是泰國妹呢。

  文人當物買醉找靈感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是當鋪的常客,包括唐朝大詩人李白。每當他酒興大發又無錢買酒時,便要“典裘當馬”了。《將進酒》中就真實地記錄了他這一豪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君同銷萬古愁。”很明顯,這裡的換就是當或賣。一千多年后的現代化大都市香港,太白古風猶存,依然有為貪杯中之物而“典裘當馬”的文人。

  居住在北角曾同時為5間報館、3間雜志寫專欄的蕭立人(筆名)先生,可謂香港頗具名氣的文人,其詩文雖不及李太白,但視酒如命的嗜好則與李白不遑多讓。這位無酒不詩的大文人年輕時幾乎每個月都將所得的稿費飲完喝光,直到結了婚有了子女,才在太太的管束下開始有了節制。

  為了控制丈夫過量飲酒,太太后來每個月都將他的稿費強行“沒收”,隻給他一些“車馬費”。已經適應了幾十年“蘸酒著文”的他,哪能夠忍受無錢買酒飲的痛苦,就想方設法找錢買酒飲。由於難以從苛刻的太太手中拿到買酒錢,然而陪伴他幾十年的酒癮又揮之不去,無奈,他走進了當鋪。開始只是當些手表、玉器、戒指等小玩意兒,時間長了,連收藏多年的字畫,甚至經常用的派克鋼筆都拿去當。由於他常去的當鋪比較固定,所當的物品也就是那幾件,所以他一進門,押當員便將當票寫好了,每次他當的物品與要價,十之八九都被典當員估中。

  (來源:香港紫荊雜志﹔作者:於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