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法治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 以“三圈”为引领 夯实社会治理的平安根基
2014-12-09 16:15:07      来源:武政萱       分享:

 

  武汉市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大关。作为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澎湃汇聚,活力劲发,同时也带来了刑事治安警情增多、社会稳定压力增大、反恐防爆形势严峻等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

  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以“三圈”(学校、医院、商场)治理为突破口的平安城市工作体系,本着“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回应群众呼声为主线,以“治庸问责”、“电视问政”为手段,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为目标,敏锐聚焦 “三圈”治安、卫生、交通、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组织、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思路,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使犯罪分子“闻汉而退”。

  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近几年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案(事)件,有效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治安满意度。2014年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报告,对全国1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估,武汉市治安和安全均排名第一。


 

资料图 武汉女子警务巡逻队员在轻轨车厢内巡逻

  一、坚持党政领导,完善治理格局,实现“三圈”治理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武汉市委、市政府将医院、商场、学校周边秩序治理纳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和“关爱民生、保障民安”的重要一环,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单位自主,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新格局。一是“四大家”高位推进。2014年2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公开承诺整改“十个突出问题”的新闻发布会,将“三圈”治理问题作为2014年全市公开承诺整改的“十个突出问题”之一,纳入政府“十件实事”,明确主管市领导负责,公开承诺内容,年底向全市市民兑现承诺。市人大、市政协作为督办落实单位,聚焦承诺,全程监督,采取每月有暗访、双月下督办单、季度有通报、半年有小结、年终双结账的方式,现场督导、暗访通报“三圈”秩序治理问题承诺整改进展。市治庸办将“三圈”治理情况作为治庸问责重要内容,每月督导、每季测评、年中问政。二是部门企业联勤联动。在市综治委牵头组织下,市公安、教育、商务、卫生等部门逐一制发方案,分级签订“三圈”治理责任状,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各“三圈”单位、企业按照《内保条例》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保组织建设,加大经费投入,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形成了部门企业共建共享、联勤联动的一体化建设体系。三是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建立涉枪、涉爆、涉刀等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广泛物建治安信息员,发动群众提供治理线索。在《长江日报》开辟系列报道宣传专栏,连续10期进行专题报道。联合武汉电视台“江城警讯”栏目制作报道,利用“平安武汉”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实时发布“微要闻”、“微案例”,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了“全警三员”向“全民三员”的转变。

  二、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治理方式,实现“三圈”治理由被动应付到常态长效的转变。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站在服务民生的角度,坚持“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怎么回应”,从掣肘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民安的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创新治理方式。一是因圈施策。在“商圈”,实施 “二三四五六”工程,通过建好消防站、警务综合站“两站”,用好消防车、治安卡口车、巡逻车“三车”,规范反扒室、消防室、交通室、警务室“四室”,抓好交通协警队、义务消防队、反扒队、治安志愿队、勤务保安队“五支队伍”,建立联系会议机制、公保联勤联动机制、问题整治项目化机制、分类培训机制、预案演练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六项机制”,落实“七个一”硬措施,确保商圈平安。武汉市国际广场创造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13连冠”,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8%。在“医圈”,建立医患纠纷预案和处置机制,落实患者投诉接待制度、医患纠纷调查处理制度、医疗过失问责制度和重大医患纠纷处置预案,设立专职医患纠纷处置队伍,设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医调委”,免费调解医疗纠纷案件,促进医圈和谐。医患纠纷大幅下降,7月份以来,全市就有4起医患纠纷消弭于无形。在“校圈”,推行国保、治安、交通、消防“四警进校园”,视频网、巡控网、校园网、情报网“四网保平安”,涉日、涉疆维稳和反渗透工作成效明显,高校维稳预知预防、应急处突、重点管控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对症整改。排查“三圈”各类问题1712个,实施项目化整改推进,目前已整改问题1530个,整改率89.4%。针对交通乱象问题,增设执勤点位73个,增设交通标识、标牌、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994处,组织、增派、新招223名交警、309名协警和264名安保人员进驻“三圈”地区,全力开展治乱保畅,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0%。针对消防隐患问题,挂牌整治3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排查整改一般火灾隐患1510处,打通生命通道55处。建立群众投诉查办工作机制,限期整改人大、政协、群众、媒体反映的问题96件,3天内办结回复,处置回告率达100%。三是严防严治。将24家三甲医院、8大商业圈和23所省部级公办高校列为必巡区、必巡线、必巡点,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措施,提高见警率。在人员密集、治安复杂的重点“三圈”单位设置72个武警、特警武装巡控点,第一时间处置涉恐涉暴案件。专业队伍、专班经营、专项打击“盗抢骗”等侵财案件和“毒赌黄”、制假售假等治安乱象,抓现行、端窝点、捣源头、治隐患,全面净化“三圈”周边治安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涉“三圈”侵财类案件9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7名。2014年以来,全市“三圈”没有发生恶性案件和重大火灾、交通、公共安全事故,刑事、治安、交通、火灾警情分别同比下降31%、37%、14%、50%,“三圈”区域安全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显着提升,真正做到让群众就医“安心”、购物“舒心”、上学放心。“三圈”治理成为提升群众满意率的新增长点和平安武汉建设的重要推手。

  三、坚持以点带面,推动“三网”融合,实现“三圈”治理由短打向长防转变。充分发挥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为重点的“天网”、以警务综合服务站为重点的“地网”、以互联网为重点的“光网”的实战效能,把“三网”建设向“三圈”倾斜,实行“三圈”治理与“三网”建设一体运作,由事后打击整治转向事前预防控制,形成“三圈促三网、小圈带大圈”的常态化防控体系。一是做优“天网”。按照“圈、块、格、点”布局思路,建设覆盖商圈、医圈和要害部位监控探头25万个,在维稳、防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正在7所重点高校开展试点,将视频监控向校圈延伸,推进所有高校重点部位视频全覆盖。同时,与武汉大学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积极研发人像识别比对、“车联网”、系列案件时空关联分析等重点项目,不断拓展“天网”的实战功能。二是做强“地网”。突出“三圈”重点部位,建设52个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整合街面巡警、交警及派出所警力,推行24小时网格化巡逻防控,构建15分钟环线巡逻服务圈和5分钟接处警网络,推行110“再快一分钟”,强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快速反应能力大幅提升,2013年现行违法犯罪抓获率增长70%以上。如治理前,由于武商商圈警情较多,所在地的万松街派出所发案在全市派出所排名始终位居前三位。治理后,在武商商圈设立警务综合服务站,派驻巡警、交警和协警力量50名,加强商圈及周边巡控,警情明显下降,万松街派出所发案排名在50位以后。

  四、坚持法治保障,健全制度规范,实现“三圈”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动“三圈”治理,把治本的措施用法规、规范、制度来固化、推进和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一是制定标准,做到对标创建。认真梳理涉及“三圈”治理的法律法规,将《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剧毒物品管理规定》等中硬性指标细化成创建标准,列出4套标准、98条实施措施,为全市“三圈”治理工作提供规范化、操作性强的依据和标准。二是用活法规,推动群防群治。紧紧抓住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意见》的契机,乘势而上,宣传造势,迅速掀起贯彻落实《治保条例》和《意见》的高潮,分别与“三圈”单位负责人签订工作责任书,强化单位自治主体责任。“三圈”单位主动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治安保卫、交通协勤、专兼职消防队伍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落实群防群治各项措施,较好地改善了“三圈”环境(武商商圈,投入200万元修建专业消防设施,投入150万元增加充实安保力量,投入500万元在周边布位设置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治安、交通、消防环境明显改善,营业利润增长18%)。三是出台规范,助推工作发展。针对中小学校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校园安保条例》,为校圈治理提供了法制支撑。为了更好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三圈”治理工作中来,建立涉枪、涉爆、涉刀等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广泛物建治安信息员,发动群众提供治理线索,打好“三圈”治理的人民战争。

  城市“三圈”治理是新形势下推动平安建设的新探索,是坚持“问题导向、警情导向、民意导向”的新实践,是适应武汉市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圈牵引、三网融合、综合施策、多元共治”的武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经验,为打造长治久安的平安之城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