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公益/慈善 > 正文

看美国人如何选择慈善机构
2014-12-12 12:20:35      来源:外滩画报       分享:

  在美国,针对非营利性机构的评估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大多由一些专业机构操作。然而,不同的评估机构却会因为评分标准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前不久《三杯茶》作者葛瑞格-莫顿森(Greg Mortenson)和他的“中亚协会”(the Central AsiaInstitute)的慈善丑闻,不同评估机构曾对该基金会给出过迥异的评分,有些给了四颗星的满分,有些则给了零分。

  对于“良愿”网站(goodintents.org)创始人桑德拉(Saundra Schimmelpfennig)来说,做好慈善光靠那些评估机构是不够的,光有一个好的意愿也不够,最关键的,是“消除捐助者自身对行善过程中的种种常识性偏见和误解,重新思考慈善的过程,形成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给非营利性机构和慈善基金会施加压力。”

  “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

  2009年4月,桑德拉一手在美国创立了“良愿”网站。“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这是写在“良愿”网站顶部的一句话。

  不同于其他评估机构,桑德拉的网站由7个板块组成,既有“慈善评估”系统,又有她原创发布的博客,还有有关慈善捐助的知识、捐助者的自我测试、个体捐助者的咨询平台和多媒体培训材料,还有一个叫做“援助辩论”的板块——汇集了众多在慈善领域引起争议的话题,供大家讨论。与其说“良愿”是一个评估机构,不如说这是一个启发和教育捐助者如何分析和选择慈善机构,提供捐助者自我学习和讨论慈善的一个平台。

  创办这样一家网站,对于桑德拉来说,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她在非营利性机构工作了20多年,对于慈善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细致深入的了解。她身兼数职,既是一些地方项目的志愿者,几个非营利性机构的员工,也是非营利性政府董事会的成员。她在国际机构中工作过六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当地的非营利性机构里,和社区、博物馆、学校合作。

  2004年印尼海啸后,桑德拉被派往泰国,帮助一位政府官员协调涌入当地的众多非营利性组织。在泰国的四年让她看到了许多或优秀或糟糕的救助组织,也看到了这些机构对当地民众的影响。

  桑德拉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泰语,可以和当地村民、宗教领袖、政府官员和当地组织的工作人员交流,也经常和国际性救援组织的领导者、联合国工作人员、基金会和捐赠者碰面。她很快就明显感觉到,许多慈善组织试图去吸引和拉拢捐助人的行为导致了糟糕的救助效果,而捐助者本身对自己的许多错误观念也不自知,这种误解加上信息的封闭,使得许多捐助人根本无法实现他们原本的良好意愿。

  “我从每个层面去审视非营利机构的运作,观察每个层面都发生了些什么。于是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经历,使得桑德拉在观察非营利机构工作的时候,有了更加全面和整体的视野,也让她深刻体会到,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她满怀激情地想要改善慈善援助的质量,并且相信改变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

  于是,从泰国回来以后,桑德拉就开始选择以写博客的方式劝导每个捐助者。“我想去告诉那些心怀善愿的人们,如何去正确使用他们的钱财,告诉他们眼中的慈善界是有问题的,他们自身有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桑德拉对《外滩画报》说,“我的目标就是要教育他们,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让他们的钱以正确的方式花到他们想要帮助的人身上。”

  除了在“良愿”上写博客,桑德拉还在《慈善纪事报》(The Ch ronicleof Philanthropy)的博客“世界观察”(World View)上写文章,她还是世界第一大流行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的作者之一。她常常就如何实施好的慈善捐助做讲演,开设讨论会,并且创建了“慈善评估”(The Charity Rater),她筹划撰写的一本相关话题书籍也已经纳入出版商的出版计划。

  相比其他机构运营的网站来说,桑德拉尽管没有多人贡献点子,也没有专家和分析师,但她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自己做决定。“有一些博客和机构邀请我来写一些有关慈善领域特定问题的文章,因为他们不能写——作为一个机构常常需要很小心,他们很怕触碰到一些争议性的话题,而我作为个人就有这样的自由。”桑德拉说,看看她的网站,再看看其他机构的网站,对人们的帮助也许会更大,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非营利机构的三种评估方式

  在美国大约已有120万个注册的非营利性机构,每10到15分钟就有一个新的N G O注册。“注册一个非营利机构很容易,一旦注册了,政府就不太管你了。所以,捐助者做出的决定就非常重要,在捐资以前,必须要看看该组织是否遵循专业操守,项目是否高质量。”

  但在桑德拉看来,许多非营利性组织缺乏责任感,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透明严谨的操作。“捐助者给了他们钱,但受助者并没有得到帮助。捐了钱的人永远不知道钱用在哪里、怎么用,而那些原本要接受帮助的人也没有渠道去告诉捐赠者慈善机构做了些什么。”桑德拉认为,科技的进步会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因为人们可以有渠道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最大的问题还是“非营利性机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强力去迫使他们向任何人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让桑德拉觉得无奈的是,在美国个人都可以建立非营利性机构,但往往运营得很糟糕,而政府却没有能力去关掉他们。

  对于慈善领域存在的诸多弊端,不同的评估机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美国,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评估非营利机构的方式。

  第一种被称作是“众包”模式,即大众作为慈善机构监督者,从各种不同的源头搜集信息,而不只是依赖于非营利性机构自身发布的信息。“这种评估方式的弱点是搜集到的信息只具备大众的水平,其质量就是普通人能找到的数据的质量。”桑德拉说。

  第二种是采用慈善机构(教会除外)每年向美国联邦税务局提交的“990税务表”上的信息。美国国税局于2000年建立了“990税务表”,作为非营利机构税务申报的分类标准,它可以提供对于大量非营利性机构的系统性评估,但从这上面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有限而且经常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就是要求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特定的具体信息,这样可以就特定的信息做比较深入的评估,但这种方式完全依靠非营利性机构自己提供的数据,难度非常大。

  “我认为,对于那么多非营利机构来说,我们能得到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这让捐助者非常为难。如果两个评估系统给了最高分四星,而另外三家因为缺少相关信息而无法做出评估,一个好心的捐助者该怎么办呢?”桑德拉提及的正是前不久《三杯茶》作者莫顿森和其中亚协会反映出的慈善评估系统的弱点。

  在丑闻被揭露之前,中亚协会曾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还得到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量捐助,然而在这之前,有三家慈善监督机构都出具了报告,指出其缺乏透明度。“这说明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慈善评估系统根本就没有获得重视,没有被好好使用。”桑德拉认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鼓励或者强制更多的非营利性机构共享他们的信息,以及怎样去帮助发展和资助那些准确评估慈善机构的系统。“关键还是靠提高捐助者自身的慈善素质,和错误的捐助观念做斗争,才能真正要求非营利机构公开数据和信息,对其施加压力。”

  纠正慈善中的错误之见

  如今,桑德拉的网站已经成为了个人捐助者挑选慈善基金会和非营利性组织时的重要渠道。只要进入“慈善评估”系统,捐助者就可以自我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估这些机构。这一系统由一连串的问题组成,全部都是以现实中慈善操作的流程作为基础,捐助者在每一个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信息搜索和分析,开始思考慈善的过程。完成整个评估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只要你进了我的评估系统,它就会一直在促使你不断寻找资料和信息,去思考原因。所以你不只是在评估一家非营利机构,而是在自我学习,知道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例如,有一个问题是让捐助人去看看该机构董事会有多少人,成员是否多样化,因为在桑德拉看来,多元背景的机构成员是成功执行慈善项目的必要条件。“它让你自己去思考,你自己就可以做决定,且这个决定是经过教育和思考后作出的,而不仅仅是碰运气猜一猜而已。”

  这一评估系统和其他评估系统的区别就在于,引导捐助者关注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数据,而不是大众媒体和常识所灌输的错误之见。“那些误解常常是被当地媒体和新闻故事所强调的。一些权威报纸,像《华盛顿邮报》,不断重复着误解,譬如要人们去看慈善机构中行政费用的比例,但这其实真的是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数字。再譬如给别的地方寄送衣物鞋子,他们不知道这些往往只会侵害当地的相关产业。你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状况,就随意伸手送出些东西!”桑德拉强调,她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偏见做斗争,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慈善中存在的误解,直到有一天它们消失。

  桑德拉针对公众的认知盲区,还制作了一个“非营利机构”小测试。

  “最好的援助机构的行政成本都很低,是对还是错?”大部分人都会答对,觉得那是效率高的表现。但事实上,低运营成本并不是慈善机构援助质量的指标,有些项目原本所需的行政成本就较低,有些机构还有可能因为裁员或者资源不够而导致行政成本低,而这往往会导致援助项目的失败。“行政成本比例通常是个无意义的数字,它往往是会计操作的结果,而不能说明机构多有效率。”桑德拉说。“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这是写在“良愿”网站顶部的一句话。

  “孤儿院常常是资助的好地方,对还是错?”——错。孤儿院是照顾孩子最费钱的一种方式,按照联合国的说法,它应该是最后的选择。许多在孤儿院的孩子都有父母和亲戚,与其把钱送到孤儿院,不如直接把钱塞到孩子或者家庭手里,那样更便宜,也更有效。

  “大的、知名的机构一般比小的、不知名的机构好得多。”——又错了。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是否具有竞争力、运营是否良好和它的规模没有必然联系。“捐助人可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假设,认为大的、家喻户晓的名字就是好的选择,而那些小的组织就不专业。”桑德拉强调。

  作为美国最知名的慈善评估机构之一,慈善导航网曾给过中亚协会四星的最高评分,而其他机构却给了零分。在桑德拉看来,这种不同是基于各种评估机构关注的要素不同。“慈善导航网对大量的非营利性机构做评估速度很快,因为他们挑选的往往是最容易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像交税、广告、行政成本这些,但这些数据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它们不能说明其工作成效如何,不能说明是否满足了当初的目的所需,而且,这些数据是可以编造和操控的。”

  给出零分的机构,则往往采用了“众包”的方法。“当他们想去寻找一些具体数据的时候,中亚协会没有任何反应,因此无法评估,就得了0分,这和透明度是同样的问题。”桑德拉说。

  慈善导航网首席执行官肯·伯格(Ken Berger)也意识到了慈善评估系统的短板,他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从财务报告转移到评估慈善实际效果上。“我们想要提供给捐助者的是,他们给其他人到底提供了什么有意义的变化。”桑德拉也认为,对于评估来说,最需要改进的一点的就是要跟进,“看看最终的效果到底如何,这才是评估的意义。”

  作为第一个对莫顿森亮起红灯的人,“美国慈善机构”(the American Instituteof Philanthropy)总裁波洛乔夫(DanielBorochoff)则认为,慈善机构和捐助人的关系本该由法律规定,得到捐资的机构应该有法律上的义务,去向捐助者说明到底这笔钱怎么用。“捐助者自己就可以做一些功课,至少可以看看这些慈善机构上交的税表,它们都是公开的。”

  而桑德拉所体会到的远不止这些。“问题是,许多非营利性机构控制了一切,决定是否被评估,给评估机构压力,让他们修改答案。当他们不喜欢评估机构的报告时,就干脆扔掉。”

  值得人们尊敬的工作

  在桑德拉的网站上,用来纠正公众对慈善误解的不仅是“慈善评估”系统,还有其他平台和方式,其中之一就是一段叫做《没有尊严的一天》的视频,它描述了一家非营利性机构在非洲落后地区进行的慈善项目。“他们将大量免费捐助的鞋子送给当地老百姓,却在无意间伤害了当地制鞋产业。每年几百万双鞋子会被捐赠到根本不需要它们的地方,因为当地就有。”当地有人说,他在尼日利亚16年,从没有见过一个人是没有鞋子的。“这个村庄需要一千件东西,但不需要T恤衫和鞋子这两样。”

  1992年到2006年间,54万余尼日利亚纺织业工人由于外国捐赠的衣物丢了工作,运进非洲的二手服装已经导致了1981年到2000年间失业率增长了一倍。“我们不希望他们给我们礼物。我们要的是值得人们去尊敬的工作,能让我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工作。”

  桑德拉认为,这段视频并非针对这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而是反映了整个慈善行业存在的一个通病:将商品免费送往穷苦的地方,而非支持当地的生意和产业,而非创造工作和机会。“我们需要放弃既有的预设,开始用另外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对那里的人们来说,我们伸手给的一天,就是他们没有尊严的一天。”桑德拉说,人们需要做的,就是教育自己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了解自己想要给予帮助和支持的领域。“听听当地老百姓说些什么,如果无法单独交流,就看看当地人写的一些书和博客。”

  美国许多民众都通过桑德拉的网站和亲戚、家人、朋友交流,彼此教育和启发。“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和我争论那些错误认知,甚至感到愤怒。要打破这种偏见很难,因为这种认知往往经年累月,根深蒂固,你必须一点一点地做出努力才能改变。”

  桑德拉制作的《没有尊严的一天》视频从发布至今,仍然“每天都有非常高的点击量”,成了学校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讨论该领域的话题,而她的博客在大学生中间也非常受欢迎。“要改变一个人过去几十年的认知是很难的,我们的年轻一代还没有这方面的固定成见,所以我决定从那里开始做一些改变。”

  “要说非常大的影响?没有。”桑德拉如是说。然而,作为一个在非营利性机构工作20余年的“慈善专家”,桑德拉在网站上的原创文章和帖子一经发布,往往都能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在海地大地震和日本大地震时,她就曾撰文呼吁大家不要盲目寄送东西,更不要跑去当地,她的数篇有关地震援助的“做和不做”被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广播电台采用。

  “当我告诉人们不要再向海地人盲目寄送物资的时候,布什总统也随即这样号召人们。有一些政府部门会来我的博客网站,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印记,但我知道他们来看过,而我也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帮助,我没有争取过,也根本没有想过。”桑德拉说。

  对于桑德拉和她的网站来说,未来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以此为生。“个体捐助者不想为我提供的工具买单,他们只想要免费的。我没法以此为生。如果我找不到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可能会做不下去。虽然它有影响力,但是我没法以此为生。我都是用我在其他项目上挣的钱来维持这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