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理论/新思想 > 正文

要清醒,新常态遭遇新挑战
2014-12-13 11:43:4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李雯博        分享: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想有效应对新常态,就必须对其遭遇的新挑战有清醒认识,中国经济内有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隐性风险日益显性化的复杂局面,外有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冲击,面对内忧外患,只有做足准备,才能未雨绸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30多年来我们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改革也得到广大民众的真心支持,每一个人都能从改革中获益。现如今,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虽然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新常态最有效的手段已成为共识,但最大限度发挥改革红利依旧面临诸多因素掣肘。由于普惠型改革已然结束,帕累托改进的条件不复存在,简单放权让利式改革走到了尽头。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是利益结构的深度调整和重构,继续深化改革势必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改革共识难以形成,改革阻力必然加大。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经济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多个领域的协同作战,涉及面广,各方相互牵制,改革环境十分复杂,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五个关系”是对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智慧的极大考验。

    在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关口,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无疑增加了中国顺利跨越新常态的难度。这场经济危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经历艰难的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就是白热化的国际竞争。对我国来说,前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阻截,后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围堵,争夺的世界市场在短期内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使得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收窄。如果我们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再次脱颖而出,最终只会葬送现在得之不易的对外贸易大国地位。

    未来的世界市场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价格战,只能是差异化、特色化产品的争奇斗艳,唯有创新才能引领下一阶段的增长,保证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达国家的高精尖技术成果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排他性的,不可能全部出口到其他国家,过去那种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依靠外来技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实现高速增长后,更高层次的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技术引进,要真正做到科技立国,实现高端发展目标,只有依靠自己,必须将发展的主要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上来,自主创新是中国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不二选择。

    但自主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最初萌生创意到最终通过创新获得市场利润,每一项自主创新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而且整个过程需要资金、人力的不间断投入,这与短、平、快的技术引进和简单复制是有本质区别的。整个自主创新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由于自主创新面临极大风险,为使个人和企业有创新的动力和热情,就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体制安排来保护自主创新的过程和成果。自主创新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内涵于人脑的思维活动,需要人的思想来一场深刻的“解放运动”。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各国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制胜之道。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持续激发人的创新动力,使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习惯,如何解除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束缚是自主创新必须攻克的难题,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认识到,“新常态”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风险和挑战躲不过、绕不开、逃不掉,唯有迎难而上,不遗余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破难向创新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