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紫荆专稿 > 紫荆访谈 > 正文

尹汉宁: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
2015-02-15 22:17:04      来源:紫荆杂志 本刊記者 高麗君       分享: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做為中國中部中心省份、文化資源豐厚的湖北,堅定履行中央“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使命,致力打造精神高地,構築文化支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在文化大發展的春天裏惜時播種,搶抓耕耘,切合湖北實際,走出一條文化改革和文化發展新路,取得創新成就。 為向海內外介紹並解讀湖北文化大發展、文化體制改革方面的舉措與成就,本刊專訪了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 

記者: 湖北作為文化大省,在中央賦予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使命任務下,如何啟動文化資源,使之成為促進崛起的重要力量?
尹漢寧:非常高興探討文化體制改革問題,並借此機會向香港各界朋友們問一聲好。文化資源是形成文化力量的前提條件。湖北作為文化大省,資源富集,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和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楚文化之鄉和三國文化之鄉。但資源從來都是靜態的,只有開發利用起來,資源優勢才能轉化為現實力量。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強省建設納入發展戰略層面,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的文化政策。省委領導提出,當今時代已進入以文化定成敗的階段,要奮力實現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歷史性跨越,不要“把做西服的料子做成了圍裙”。湖北立足實際,深化改革,努力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政治力量、道德力量、經濟力量、文化產業力量、文化事業力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您為什麼主張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尹漢寧:發展是目的,改革是手段,做大做強文化企業是著力點。將文化企業做大做強,要遵循兩個規律,一個是文化產品生產創作規律,另一個是市場經濟規律。要追求兩個效益,一個是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另一個是要在重視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效益。實現做大做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一個是文化企業的轉企改制,另一個是文化企業的重組。
在改革問題上,轉企是起點,改制是關鍵。所謂改制是關鍵,就是國有文化單位要變成能夠面向市場、適應市場的市場主體,必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於改制,文化單位在認識上還是有差距的。轉企只是一個起點,就掛個牌子,這個單位變成一個企業、一個公司,這件事比較容易,但真正的改制比較難。
從全國來看,文化體制改革從開展試點到全面推廣,差不多用了10年時間。工商領域的改革已經持續了30年或者30多年,形成了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文化體制改革完全可以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借鑒工商企業改革的經驗,把後發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文化企業還有一個不同於工商企業的明顯優勢,就是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市場空間很大,如果你有符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產品,人們感興趣,就會拿錢來購買,這個需求彈性大得很。
企業要做大做強,除了通過改革煥發生機與活力外,還要靠重組。重組可以在國有文化單位內部進行,也可以跨行業進行,還可以依法有序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改革和重組這兩條至關重要。

記者:湖北文化體制改革是如何推進的?
尹漢寧:真正的改革應該從體制機制、從企業制度入手。我剛才說了,就是文化企業的發展要遵循文化產品生產創作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文化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單一實物形態的工業產品或者商業服務不同的是,它有精神層面的東西,有思想道德層面的東西,這就要求文化企業必須遵循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規律。但是它難就難在,文化企業必須在遵循創作生產規律的前提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須面向市場,讓消費者來選擇。選擇的過程就是競爭,市場經濟對市場主體的所有要求,文化企業都必須達到,所以,改革必須從體制機制再造入手,面向市場,在市場上檢驗生產能力、創新能力、盈利能力、競爭能力。還有,企業高層的配備,董事會、經理層的配備,以及內部人力資源的配置都要發生變革。
目前,湖北已實現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藝院團等領域的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全省廣電網絡整合、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非時政類報刊改制等改革均取得重大進展。湖北現在有長江傳媒、湖北廣電網絡等2家上市公司,長江出版集團、湖北日傳媒集團、知音傳媒集團、省演藝集團等為代表的國有文化集團機制靈活,發展勢頭良好。17個市州的74個縣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建立起統一、清晰的市場執法主體,理順了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

記者:湖北文化單位的重組是如何進行的?
尹漢寧:我所說的重組,不能有“腳下”和“天下”的區別。“腳下”就是現有的國有文化單位,國有文化單位是改革重組的重點。國有文化單位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一個企業單元,必須轉企改制,成為適應市場的一個單元,真正地進入市場,而且要作出示範,發揮在文化產品生產創作中的示範作用。比如,湖北在省歌劇舞劇院、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等7家國有院團改制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省演藝集團,推出《信仰》、《妹娃要過河》等叫好又叫座的舞臺劇目,成為演藝市場的引領者。又比如,我們用“秦始皇的精神”推進廣電網絡的重組,打破地區分割的分散局面,省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資本為紐帶,把全省17個市州、70個縣的廣電網絡公司重組進來,成為全省一網、同城同網的完整網路,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天下”就是堅持大思路、大格局、全方位、全社會,依法有序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從中央的部署、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消費者的期待等幾方面看,重組應該是全社會的事。中央這麼重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改革發展的春天到了。什麼叫春天?陽光好、雨水好,土地濕潤,適合播種。怎麼播種呢?首先是把國有文化單位的種子,家裏的種子都掏出來,都播下去,還要把社會上的種子都播下去。特別是在轉變生產方式的過程中,許多工商企業的生產能力過剩,積累的資金找不到投資方向,我們要逐步把這些社會資本有序地引入文化領域。
現在大學辦出版社、企業辦出版社,大學辦報紙、企業辦報紙,分散且無序,沒有一定的集中度,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客觀上要求進行重組。這些社會資源如何優化配置,我們用什麼方式推進改革?就是用重組的方式。馬克思有一個觀點:假如等到單個的資本積累到足以修築鐵路,也許到他寫完《資本論》的時候都沒有鐵路,而通過資本集中轉瞬之間就實現了。沐浴春天的陽光,我們惜時如金,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引進了大連萬達、華僑城、華彬集團等一批文化戰略投資者,鼓勵江通動畫、盛泰傳媒、金三峽印務等2萬多家本地民營文化企業加快發展,形成既有大型國家文化集團頂天立地,又有文化戰略投資者、民營文化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局面。
湖北與香港經濟合作關係一直十分緊密,湖北是香港企業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鄂港經貿交往已進入“高鐵時代”,截止今年初,湖北在冊香港投資法人企業2000多家,占在冊境外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香港名店街集團、香港冠雲集團等企業已投資湖北文化領域。當前,湖北發展已進入多重機遇疊加期,文化領域成為投資的“黃金區域”,借此機會,我想熱忱邀請更多的香港工商界有識之士到湖北文化領域來投資掘金,參與湖北文化建設。

記者:在改革方面,湖北有沒有比較特殊的政策支持呢?
尹漢寧:對中央已經出臺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我們省裏堅決貫徹落實。比如,從城市房地產投資當中抽取1%用於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這一政策,我們先在兩個城市進行試點後逐步推開。
我們強調工商企業改革的政策同樣適用於文化領域,綜合提出了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財政、稅收、社保、融資、土地城建、捐助、物價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引導和保障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像動漫產業,我們就有專門的產業政策。再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產業,是有產業扶持政策的。我們現在扶持了幾家文化科技型企業,比如雲教育和雲翻譯公司。雲教育就是把義務教育的課件全部集中在一起,運用資訊技術開發成軟體,掛在百度上面,建立一個平臺,你如果要用這個軟體,你就到網上去買。雲翻譯就是把翻譯公司都集中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一個網上翻譯平臺。還有,文化跟其他的產業,比如教育、旅遊,甚至工業的融合,都有相關的扶持政策。我省的東湖開發區作為國家命名的一個基地,就有一系列國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

記者:近年湖北文化企業創造的產值增長了多少,今年跟去年相比情況如何?
尹漢寧:文化企業轉企改制後所煥發出來的生機與活力,超出了我們原來的預期。去年,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省廣電網絡、長江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知音傳媒集團實現綜合經營收入分別超10億元,利潤全部過億元,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同業第一方陣。全省新增動漫企業32家,總數達到150家,動漫產業總產值達到20多億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五。湖北文化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去年,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00多億元,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58%。今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在逆風中飛揚,實現增加值259億元,同比增長15.3%。

 記者:今後若干年,湖北文化發展將呈現什麼局面?
尹漢寧:按照世界各國的經驗,當一國或地區的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會快速增長;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則會井噴。從湖北人均GDP情況看, 2008年、2010年、2011年分別達到或超過3000、4000、5000美元,預計到2015年,湖北人均GDP還將躍升到8000美元,社會消費結構調整,文化消費逐步發力,文化產業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到“十二五”末,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道德風尚更加文明,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全面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實現“兩高於一提升”,即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省生產總值的增幅,高於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提升,爭取達到6%以上,成為全省重要支柱產業,湖北文化整體實力領先中部,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刊於《紫荊》雜誌2012年11月期  本刊記者 高麗君)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与《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伟忠亲切交谈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右三),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记协主席文成国(右一)在武汉东湖宾馆亲切会见紫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伟忠(左三)一行,并共同畅谈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体制改革话题。
《紫荆》杂志社随访团成员:副总编辑张力平(右二),副总经理张春生(左二),湖北办事处主任高丽君(左一)。